《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 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五、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 ……此处隐藏1651个字……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四、作业
(一)、连一连。
鱼儿 飞机 蝙蝠 坦克
鸟儿 轮船 鸡蛋壳 雷达
袋鼠 潜水艇 贝壳 人工冷光
鲸 越野车 萤火虫 某些建筑物的屋顶
(二)、按课文填空。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 )。
2.建筑师根据鸡蛋()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和( )的屋顶都采用了这种结构。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种种生物 发明创造
受到启发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4一、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说说课文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揭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复习词语。(课件)
2、师出示词语,学生各种方式加以朗读,理解
3、(课件)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课文题目上的老师为何加上双引号能呢?
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呢?
(二)精读学习,体会感悟
1、师: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A、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课件)(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B、齐读第七自然段。
C、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交流:(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D、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E、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板鱼儿)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D、这句话和那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呢?有何作用呢?(课件)(首尾呼应)
3、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A、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B、学生自由读、划。
C、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D、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4、学习3—6自然段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课件)(方法提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板鸟儿)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板蜻蜓)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课件)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板苍蝇蚊子蜜蜂)
G、总结。(课件)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板鲸)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板鸡蛋)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课件)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课件)(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
A、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
B、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C、又告诉我们些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与课文哪儿相呼应呢?
(板袋鼠贝壳)
(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很多,从课文6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来,与课文第二、七自然段相呼应)
D、学生小组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七自然段。(课件)
学生齐读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你能列举了两个,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板书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