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一、学生现状分析:
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每周二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生活》中展开的品德教育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坚实依托,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和问题为素材,以儿童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品德教育活动的依据,通过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他们想做又能做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中展开的活动化、生活化的品德教育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它努力让儿童道德的学习不再在事不关己的符号学习中进行,而使品德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
当然,儿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经历和所获得的经验是不能代表其生活的全部的。但尽管如此,这门课程将通过密切贴近儿童生活的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我和春天在一起
1、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逐步形成关注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习惯。
3、从多方面了解春天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掌握春季防病的基本常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春天,学习种植、观察、记录的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 我在健康成长
1、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爱护自己的身体,尊老敬老,健康地生活。
2、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以及正确用眼、护牙的习惯。
3、知道眼睛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了解有关牙齿的基本知识,知道正确的护牙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知道各种食物都能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会营养、卫生、文明地进餐,学习基本的用餐礼仪。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学会辨别并用正确的姿势指导自己的行为。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 欢乐儿童节
1、体会并分享节日的快乐,并从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到家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2、了解红领巾的意义和少先队员的责任,能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主动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了解其他国家儿童的生活,知道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
4、通过筹划、组织、参与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资料。
第四单元 小小班集体
1、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体验到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养成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关注自己的班集体,感受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形成对集体生活的正确态度,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在学校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比较全面地看待他人的优点,并乐于向他人学习。
3、知道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家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对班级的建设有一份责任。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4、通过活动,尝试解决班级集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欣赏春天,发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自然常识,进而引导学生愉快积极、健康安全地生活。
第二单元
1、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护眼小常识并督 ……此处隐藏18097个字……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简要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战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本册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每周上两课时。其余课时各校自己安排。
二、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本班共有57人,通过一学年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总的要求
1、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孝敬自己父母,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个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2、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带着儿童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山川之美,分享收获之乐。让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之情,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奥秘,使美丽的起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3、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逐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1)儿童观。教师要珍视儿童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2)教师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3)教材观。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一、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
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景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行为和习惯: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能主动认识教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有正确的做、立、行、走姿势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知道教师节,能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基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能联系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习惯。认识自己的班级和全般同学及老师。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刚迈进小学大门,他们以一种既新奇又充满希望的目光注视着学校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入了学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也开始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了。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递进,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能力等并没有一夜之间走向成熟。他们一方面聪明上进,单纯活泼;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1)我背上了新书包;
第二周(2)我们的校园
第三周(3)新朋友新伙伴
第四周(4)校园铃声
第五周(5)平安回家。
第六周(6)我们的国庆节
第七周(7)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八周(8)和钟姐姐交朋友;
第九周(9)我很整洁;
第十周(10)我会好好地吃;
第十一周(11)我会整理;
第十二周(12)看我多精神。
第十三周:(13)新年好
第十四周(14)欢欢喜喜过春节;
第十五周(15)我家大团圆。
第十六周机动
第十七周复习迎考
第十八周复习迎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