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6 16:39:55
校园教学反思

校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园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教学反思1

《校园绿化面积》一课是第二单元的一节活动课,旨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通过割、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通过将不规则图形和规则图形进行相互转化,我为了上好这一课设计了三个活动:

1、探究活动一:我先展示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图形,我原以为学生可能有两种解法:①割、②补。但实际情况证明学生对第二种解法不是很了解,对第一种解法却有许多奇思妙想,在给学生总结了第一个不规则图形的解法以后,我再让学生根据“割”、“补”这两种方法练习了两个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反应较灵活,解法也较多。

2、探究活动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两个规则的平面图形,根据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再计算面积,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了要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3、探究活动三,我让学生扮演设计师为学校设计花坛,我向学生明确了要求,要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去组合成复杂的不规则图形,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学生基本上都能自己独立完成。

本堂课我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讨论有些混乱,2在总结方法的时候,没有完全讲透没注意引导。

校园教学反思2

(一)

这节课的安排时间非常紧张!校园树木的观察记录在课堂上无法很好的完成。我觉得在新学期的第三节课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一张完整的观察记录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临时决定: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实地观察、收集素材,把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作业反馈质量较好,但似乎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二)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说出课前出示的叶片是属于哪棵树的,这就激起孩子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画简图是这节课要求的一个部分,是由远由近观察的开始,这是观察记录的重要部分,要结合孩子喜欢画的特点在正式观察前先学习画简图,有助于帮助孩子激发兴趣,整理思路,第一次的简图可以画在第5页右上角的空白表中,孩子们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画出不同于书本上简图。(此部分为课堂完成)

在近处观察时树皮拓片是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将树皮拓片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伤害花坛的树木,因此我在上课时改拓树皮为拓树叶,可以在演示过如何拓印树叶后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去捡叶子(关键是去捡,而不是去摘)。(此前部分也在课堂完成)可以直接将树叶拓印在作业本的第2页观察记录中,同时将那片叶子所属树木的简图和树叶的简图画在拓印的旁边。(此部分在校内观察完成)

而第7页最后让学生思考树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比较抽象,可以结合作业本第2页第2大题的判断题让学生来进行分析,效果较好。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第5页,在请学生思考树由哪几部分组成时,有的学生就提到了根,但在实际观察中根是比较难观察的,树根埋在地下,学生观察不了,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树还有根呢?

首先,就要我在画简图时适时地引导,除地面部分的树干与树冠外,还要画出地下部分的树根,很多孩子就在画简图时也脱离开书本上那种简图画法,自己画上了树根,这是令我非常欣喜的,说明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更好地观察。

其次,树是有根的,虽然这一点不需要观察,学生已经知道。“应该还有树的根”提醒学生:在观察树木的时候,不要忘了观察树木的根部。这句话既是学生观察之前的计划,也可以看作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的想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树的根裸露在地面上,学生能够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观察过程中看不到树的根,也不能说明学生观察不了,应提醒学生还可以观察树木的根,这样观察的内容会显得更全面。

校园教学反思3

那天,宏文学院许根青教授给我们讲课前,幽默地说:“今天,我要给大家唱首歌,可能唱得不如你们好!”话音刚落,学员们掌声雷动,我知道,热烈的掌声代表着大家心中充满无限期待。因为,唱得不好的人,往往不会在这样一个培训班上以唱歌来做讲座开始的引子。大家屏息等待,“一定是首充满革命色彩的歌曲。”我在心里揣摩着。许教授环视了一周,清了清嗓子:“小手放放好,小腿并并拢……”当许教授说到“小腿并并拢”时,大家异口同声地接着念到:“小嘴闭闭紧……”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引得学员们哈哈大笑。

在大家的笑声中,我的心里就好像堵着一块石头,因为这是我的幼儿园老师在30年前就教我念过的,我们把它当成了一首非常好的常规训练儿歌一直沿用至今:规规矩矩、方方圆圆的教育理念已然内化成我们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接下来许教授告诉我们:“这是我上幼儿园的孙女回来唱的一首儿歌,想与大家共享,看来你们都会呀。”这个不大不小的插曲,却让大家都沉默了,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这与苏珊教授让我们找不认识的学员一起编排戏剧,满教室跑着、喊着,可是天壤之别呀!我重新梳理自己,回过头来看澳大利亚两位教授带来的教学课堂:尊重、智慧。她们总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吸引着学员,让每位学员成为她们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当你思绪游离时,她会学着猫步轻手轻脚地来到你身边,与你对望;当你东张西望思想不集中时,她会手舞足蹈地在讲台前卖弄,自然而然地将你的目光吸引;当你有些倦怠、无精打采时,她会自编操节,让大家站起身一起舞动着身姿进入学习状态。她让这一分钟的放松换来了我们1O分钟的活力。每时每刻学员们都对她们接下来要说要做的事充满渴望。座位的不断变换、师生话语权的不断交换,让我们领略到充满活力、会动起来的课堂,带给我们震撼。

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也许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两点,但真正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老师不多。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当我们让孩子“小手放放好”时,有没有想到尊重孩子呢?当我们反复用铃鼓敲打手掌让孩子“眼睛看老师”时,有没有想到我们还有智慧吗?

对于富有自控能力的我们,苏珊教授还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站在学员的立场上,想其所想,思其所思,不断调动我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面对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孩子,竟然用“小手放放好,小嘴闭闭紧”来要求他们。

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孩子们的。孩子主动参与,动起来的课堂才是孩子的课堂。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空中一颗小小的星星,老师就像那轮明月,应用心静静地欣赏,期待每颗星星闪烁他本来的光芒。

校园教学反思4

(1)原因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校园的认识并不深刻,因 ……此处隐藏5125个字……好于说教式教育。

校园教学反思13

《校园里》是四年级的第七课。本课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表达师生情的演唱歌曲《冬夜静悄悄》;有表现教室里的管弦乐《打字机》声声;有展示操场上情景的合唱《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演唱歌曲《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够激发我们美好的回忆,使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并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生活。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校园文化,热爱校园生活,在聆听合唱《运动员进行曲》时,除了跟着音乐记忆主题曲调并记录外,还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复跟唱歌曲。通过跟唱歌曲,他们对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理解的更加透彻,并能够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能够帮助他们巩固记忆,为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基础。

在学唱歌曲《校园多美好》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欢快活泼的歌曲情绪,并通过自己的演唱展示出来,我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让他们区别不同的速度,表达不同的情绪。为了让他们准确把握歌曲紧密的节奏并能够清楚的咬字吐字,就用多次模唱曲调的形式唱准节奏。我还让他们背唱歌曲,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创编歌词演唱歌曲。

在学唱《冬夜静悄悄》时,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充分表现“深情地”情绪,我就采用了模唱(跟我模唱)的形式,让他们尽量模仿我的演唱,表达对老师的情感。还通过学唱两声部,与我合作的形式,激发他们的演唱灵感,更好地感受对老师的热爱,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师生情、生生情、校园情,是每个孩子一生中不可忘怀的。愿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永远快乐幸福!

校园教学反思14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花瓣儿‘鱼’》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既能够以美妙的意境引发幼儿的遐想,又能使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由于有了前阶段的经验,幼儿初步理解了春天是万物苏醒,百花斗艳的好时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当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对花瓣的印象与准确、形象的语言结合起来时,他们的认知及表达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儿‘鱼’》活动中应该让幼儿注意聆听联想,把引发幼儿的想像和语言习得作为重点。

活动前,我与幼儿在园区内共同捡花瓣,并说说捡到的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以便为本次活动准备更多的直接经验。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对幼儿来讲,它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所以,我注意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这是什么?花瓣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花瓣掉到水里会变成什么?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儿吗?”同时,我始终以一种轻松优美的语气、语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更直接地欣赏到散文的意境美,课前我们把图片制成了演示文稿,通过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一堂散文欣赏活动让幼儿在情感的驱动下,徜徉在“花瓣儿‘鱼’美妙的意境中。通过提问“什么是花瓣鱼”“你见过花瓣鱼吗,它是怎样的?”引发幼儿美妙的遐想,在教学中我适当加入了体态语。如:模仿花瓣飘落、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以及幼儿扮演花瓣儿“鱼”跳的一个优美的舞。师生共同设计的体态语好看又好做,利用这些体态语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加深了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又如我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花瓣鱼的美同时,抛出问题,展开讨论:“花瓣儿飞向小溪刚一沾到水,扑愣愣就变成了什么?散文里把桃花变的鱼叫什么鱼?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多了?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变成了一条什么样的小溪?为什么?”等等,孩子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变成了鱼”,有的说“变成了船”“五彩缤纷,彩色的,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美丽的,漂亮的……”等等,什么样的答案都有,把他们知道的一下子在课堂上说了出来,我也及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整个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并在整个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既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对于幼儿各式各样的回答要作及时回应和有效反馈,我想这样孩子的想法才会越来越多,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正如《纲要》里提到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

校园教学反思15

我针对一度验证课例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设计重新作了修正,所以本课例验证较一度验证效果会好一些,当然,照样也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前观察有较充分的指导,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这样为本节课的习作指导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教师指导观察一定要注意方法,指导观察应做到有序,会抓特点,注意细节之处。

2、通过一度验证发现,在40分钟里要完成“观察指导--写法指导--先说再写--评议修改--理清顺序”这全部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节课删繁就简,这40分钟集中于“写具体”这一方面的指导,“一课一得”会比“眉毛胡子一把抓”来得更好些。

3、本节课初步形成了“积累词汇--指导观察(联系生活)--教师“下水文”引路--体会写法--运用方法,先说后写--点评促进”的习作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设讲环节清晰,有层次有坡度,循序渐进,用这样的模式进行习作指导是较有实效的。

4、本课验证再次证明了教师写“下水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为教师的“下水文”能更直观地帮助学生领会“写具体”的方法,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可以看到,相当部分学生在习作中有意识地用上好词(如叠音词、成语等到)佳句(如拟人句、比喻句),有的同学也开始会对景提问,甚至有很新鲜的想象、联想,其中嘉玟、家达、泽鸿、欢欢、镇洪等十多位同学本次的习作均有较好的水平呈现。

5、本课另一受肯定的地方是将把景写具体的方法编成儿歌,这样有趣又易记,学生在“下水文”处获得的写法再一次得到巩固。

6、本节课有一缺憾就是学生“说”得不够。在观察后的交流说得不够,要牢记,“说”是“写”的基础,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说”得充分,“说”得丰富,下一步才更能达到“写具体”的要求。而在修改习作时则几乎全是老师一手包办了,更是没有给学生多少说的机会,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有了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就会进一步懂得如何把习作改得具体,所以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重视培养。

《校园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