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

时间:2024-09-05 15:38:11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1

读了《建设一所新学校》一书,知道赵桂霞老师是山东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她给这所新学校的定位是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学校。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带领全校的教职员工启动了一场教育变革,开始了新学校研究的征程。

在《建设一所新学校》中,赵桂霞老师从建构理想、追求幸福、发现课程、改造课堂、创新管理五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建设一所新学校的实践历程。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因为它的课程与众不同。赵桂霞老师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她说:“让学校课程走向特色,这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难点。这个难点,决定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品味,决定了学校特色的形成。”通过读书,反观我们的工作,多数属于有形式无内容;在很多地方,广文中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老师们去落实的问题。

结合本年级工作,略谈几点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学生方面:

从考试中,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尖子生还不够突出,与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力争在中考时有所突破。

(2)需要进一步提高边缘生的成绩,促使更多的学生进入优生行列。

(3)优生弱科问题相当突出。期末考试中,每个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弱科,弱科成了制约总成绩提高的“瓶颈”,需要我们去适时的进行补差或转差。

(4)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少、关注面小,这些都制约了整体成绩的提高。

2、班级管理方面:

(1)个别班纪律不稳定,有时班主任老师跟紧了,好一些,班主任老师不在时,纪律就比较乱;还有个别班级就是老师在教室,教室里的纪律也不好,学生自我管理比较差。

(2)学生学习抓得不紧,学习主动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个别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有效学习。

(3)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导致老师上课两头不能兼顾;班级做位排布不科学,没按照9年级的教学实际进行编排。

3、教师方面:

(1)个别教师有教无备、作业批阅不及时、上课拖拉、外出不请假、精力没有用在教学上,散点子事整天不少做。

(2)课堂教学无计划性,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进行规划;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作业往往是布置了不检查,还有就是不注意方法,做学生工作不细、简单除暴,与学生对立面严重存在。

(5)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课堂效果不明显。合学模式推行已经数学期,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依然普遍。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成绩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6)学科组内互相学习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个别学科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4、改进措施

(一)重视优秀生的培养,把优秀生的培养作为年级的重要工作来做。

年级定期召开优秀生培养的学生会、教师会、班主任会。解决好优秀生培养遇到的问题。科任教师承包本学科的优生生,培养优生群体;班主任抓全员优化;形成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采用目标引领的方法,引导优生做好期末规划;班主任对于优秀生的目标、对手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班级,要放眼于全年级,甚至全县。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只有视野开阔,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分析,诊断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反思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三)扎实开展教材和中考试题的研究。

要求老师们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师掌控教学的能力。

我们还要求每个教研组认真研究泰安市近五年和部分兄弟市区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一步分析重点,把握考点,分析命题方向,用中考命题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相信激情燃烧的六月,定会带给我们满意的收获。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2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刚刚结束的寒假,我认真研读了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校长写的一本书——《建设一所好学校》,认真的品读着赵校长和他的行动研究,感受着赵校长和她校老师们的幸福。在这本书里,我们所有的困惑,赵校长用她的一个个行动研究给了我们最响亮的答案!

本书共有五个部分,我主要谈一下第二部分《追寻幸福》的粗浅感悟。浅谈教师通往成功的路有多远?

教师通往成功的路有多远?成功教师都有那些成功因素?是什么成就了名师?

爱学生、爱学习、善研究、不甘平庸、超越自我……等等,这些因素成就了名师。老师通往成功的路有多远?每个老师自己都能测量出来。

一“关键事件”成就名师。

名师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难忘的“关键事件”。所谓“关键事件”,就是对自己的后续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事件。这一事件让名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前行的动力,有了更高的目标。名师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参加课堂教学大赛获奖,一类是参加教育科研取得丰硕成果。为了给老师们制造“关键性事件”我们学校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复习课大比武”“合学教育论坛”“明霞工作室”等等,如果您抓住了这样的“关键性的事件”,无论是刚入职的新分教师,还是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了前行的动力。

二“关键人物”引领名师。

名师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得到了“关键人物”的引领。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们发现,他们都得到了两类“关键人物”的引领和帮助。一类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学专家,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李希贵、魏书生等,这些人物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上的启迪和引导。当遇到困难时,当有问题需要破解时,总能从这些教育家的专著中寻求答案。另一类是,对于他们的成长给予具体帮助和支持的人,比如:校长、导师、身边的同事等。为了在老师们的成长过程中制造“关键人物”,我们学校也想了很多办法。如“张素兰老师”“李景龙老师”“孙明霞老师”“你的帮扶教师”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

大部分名师都在“入职适应期”经历过“关键事件”,受到过“关键人物”的影响,并由此走上了专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入职适应期”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要想发展到一定高度,就要多付出几倍的努力。

三“关键书刊”成长名师。

老师成长为名师,还有一个比较集中的外在影响因素,这就是“关键书刊”。“关键书刊”有两类,一类是专业书刊,另一类是教育类书刊。名师基本上都会阅读中外教育家著作,大量的阅读,让名师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思考,让思考更有深度与广度,能让自己更理性的思考教育,这也是他们和一般老师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我们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的各级领导都对教师阅读非常的支持,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进行阅读。

四“个人品质”助推名师。

当然,成就名师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自己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助推名师实现理想追求。名师百分之百的都善于学习,他们都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精神食量,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日阅读。名师还善于注重想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名师对工作百分之百的都有积极的心态和执着的品质:凡是认准了的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标不罢休。当被问及“面对困难时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时,他们一般回答:积极的心态。因为有目标,所以他们有克服困难的动力,“挺过来就过去一道坎,也就上升了一个层次”是的,要想成为名师,首先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是百折不挠的韧劲,再就是一以贯之的坚持。追求卓越是名师的共有特征。名师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不断的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追求更优质、更卓越的教学,探索更新、更多的教育问题。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爱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的人,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这应该是名师的真实写照。

亲爱的老师,您想成为名师吗?您想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吗?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今天的机遇源于自己的把握。机会来了,你能抓住吗?有准备的人会使每一次“机会”都成为“机遇”,会使每一次“机遇”都变成自己的“关键事件”,会在“关键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关键人物”。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