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经》读后感1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破解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2一、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老子的智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已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思想理论。那么,译文的准确程度非常重要,过去许多版本的《道德经》,都不能完美体现其完整意义,而且人们发现存在误判和曲解,这真是误导了世界,蒙蔽了心灵。如此智慧的经典,人们没有从内心深处受益,使世界陷入了没有真理准则的动荡之中。人们往往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喜好、需求来评说老子,说老子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中医学家、经济学家等等。不能与老子智慧同步的人还认为,老子是消极的、矛盾的、唯唯诺诺、低眉顺眼的小老头,这都是从字面上对老子的妄加猜测,不能与之同频的人,不能彻知老子内在的伟大。其实,圣人的语言是一体全观的,真理是没有漏洞的,真理是处处适用的。如果一定说老子是什么家的话,最确切的应是心之本能学家。因为心是家之根本,其他家是根之枝叶。根之深厚,岂有不成就各种学家之理,世间各类学家,都需心之本能的滋养,才能保证保持一生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否则,各种“学家”最终只是一堆名词概念而已。所以老子撰写《道德经》完全是以提升心之本能、提高个人心性为出发点的,解决了个人的问题,就解决了社会的问题,每个人都自律,社会还会有问题吗?继而也就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当一个人内心平静之时,是不会与人发生是非纠葛的,不会向外投射,就会呈现一派祥和景象,所以印证了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收起并关闭分别比较指责之心,个人、家庭、社会、世界的矛盾纷争就会迎刃而解,国际祥和之日就会到来。
《道德经》读后感3最近我不大喜欢聊天了,因为思想深邃的人不多。心慢慢地不怎么花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我喜欢一个人在花园散步沉思。官二代、富二代们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让底层的人难以往上流动,官与商勾结还如何做人民的公仆,公平正义何在?读书无用论也不是空穴来风;中国的官员的选拔应该真正交给选民而不是由上级领导说了算,做官的如果俯下身子去讨好选民而不是绞尽脑汁的去巴结领导一切的一切都好办了————思考这些问题,我的痛苦与日俱增。为了减少我的痛苦,我开始读道德经了,我发现我受益匪浅。
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的适应环境能力最强。到了不同的容器,水都能随之改变。为人处世当如柳树,而不能像青松。柳树温柔,给人以美感。青松倔强,叶如锋芒,容易伤人。我们不能老是埋怨环境的恶劣,自己应该主动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达尔文不也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
道德经里说要摒弃自己的私欲,不妄为便能无所不为。一切都要符合道。道法自然。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干什么事要稳重。对名利的过度追求,可能失去的更多。我对晋升高级也不再有过多的冲动。而是顺其自然吧。
道德经里说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是因为过分追求名利而在缩短自己的寿命。贪财官为了贪欲而锒铛入狱,赌徒因不服输而彻底毁坏了自己的身体,单位上有好多人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而闹僵了人际关系自寻烦恼。我爱我的孩子,爱我的老婆,爱我的家,爱我的亲朋好友,爱爱大自然,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星球。我相信善,回报与否我不知道,但我的心宁静了。
最近我的睡眠质量好多了。劝你有时间也读读道德经,好吗?
《道德经》读后感4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何谓道,水即是
……
《道德经》读后感5《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讨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讨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 ……此处隐藏3032个字……自满再无建树,或者身败名裂不能保全自己。因此,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才是人生的大智慧。《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无言的教导。因循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加干涉,也不把世间万物据为己有;为世间万物的发展奉献力量却不因此居功自傲。
无为是一种心境和修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本性,不要迷失自我,随遇而安,那么我们会生活的更轻松更自在,社会也会更加稳定和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反复学习和研究,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
《道德经》读后感12我今天把《老子》读了一篇,有一篇感悟最深,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有点懂又不太懂。“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孕育而不占用,养育而不主宰,是有德啊。这是在批判君臣父子封建等级制度吗?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个说的是无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没有,反而才能当容器。就像一个满的水杯,要想倒入茶或者别的,必须把里面的水倒掉,才能在装进别的。所以有是优点,没有是用处;如果心理面有太多成见,或是意见,就不容易客观看待事物。反而看不清事实。打破偏见,放开心胸,兼容并蓄。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是这篇的中心。我的理解是:如果正在灾难中,努力幸福就快来了。正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因为一骄傲就可能变成祸事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证明他。上学期,因为表现较好,当选了“三好学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然后我太高兴了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结果被老师把“三好学生”和体委都给撤了。自从老师训了我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学习并加劲写博文,结果竟在校讯通第八届“书香班级”活动中上得了一个“阅读之星”的称号。我现在要加倍提防,不能骄傲,因为“福兮祸之所伏”呀。而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得了奖不要骄傲,有了能力不能伤人。
一篇篇“道德经”,讲述了生命的道理,我要多读它。
《道德经》读后感13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后感14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我对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这即是道。
对道的了解首先不执着于道这个名字,老子起这个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够打个比如:就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人从现象去看地球它是静止,所以说是相对的,但是地球又是从白昼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说地球又是运动着的,循环不息,而且也是绝对的。有了这个绝对的动之后,地球展示给我们面前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运动而是展示在我们面前是静,而这种静是人客观所发觉不到的。我能够用风来比喻,风吹到你的脸上你觉得一丝的凉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又存在着,看似无其实有,由于你不晓得它什么时分吹过来,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观,而从人的角度上,要到达这种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这种修行是要让人理解万物变化开端,老子说过人的道就如婴儿的一样,人从生命降生开端,运动曾经存在了,而这种运动不断到人死为止,而老子的道并不是生也不是死,它是对一个绝对运动着的生命要做到像风一样的静静的运动着,只要做到静你才干到达这个道,而我说的这个静不是绝对的静,而是运动着的静,老子的水就是一个最好的比喻,水是运动着的,而这种运动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饰!
对如今所谓的唯心唯物强加给道是不适宜,由于道曾经包括了一切现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道德经》读后感15《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将视角放在宇宙之外,与“道”相比,宇宙万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内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对《老子》的研讨还没有定论,《老子》之于研讨者,一如它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约意丰,视角共同,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宏大的理想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置国际关系、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创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置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肉体圭臬。
以上是重庆出版社书立方系列口袋书《老子》的前言,也能够作为《道德经》的读后感,我想以我个人观念修正几点内容:
1,我对上文“视角共同”异议,应该说《老子》的思想曾经摆脱了“视角约束”,正所谓盲人摸象、各说异端,现代人很难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论《老子》的缘由就在于他们的视角的局限性所致。
2,我对“大而言之”的观念做点补充,《老子》的宇宙观,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释我们现有的宇宙观,他以至对星际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术等前沿科学都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能够说它没有时期性,它能够随时间无限延长。
3,它能够小到,分子生物学以至更微观的科学范畴,由于人类还没发现0.1飞米以下的物质构造是什么样子。
文档为doc格式